種類
金門在動物地理上,位於舊北區及舊熱帶區、東方亞區的過渡地帶,因此兩區之鳥類皆可能在本地出現;又由於金門位處大陸邊緣,同時也是候鳥南來北往的中繼站,所以鳥類資源豐富。金門緊鄰大陸而與台灣本島,以海峽相隔,雖然緯度相當,但兩地鳥類相差異甚大。鳥類是金門最具特色的野生動物資源,舉凡鹹淡水溼地、潮間帶以及陸地田野、樹林、灌叢間,均可看到多樣且豐富的鳥類資源。金門已被列入紀錄的鳥種計有290種,其中冬候鳥約佔20%、夏候鳥4%、過境鳥38%、留鳥19%、其他19%為迷鳥。
這290種鳥類中,鵲鴝、斑翡翠、栗喉蜂虎、黑領椋鳥、黑翅鳶、小嘴鴉、髮冠捲尾等不曾發現於台灣;戴勝、玉頸鴉、喜鵲、黑喉鴝、鵟、灰沙燕、池鷺、羅文鴨、赤膀鴨、鶴鷸、蒼翡翠、鷗嘴燕鷗、黑脊鷗等在台灣屬難得一見的稀有鳥種,在金門卻頗為普遍;至於列入保育類動物者則有短尾信天翁、鵜鶦、朱鷺、琵鷺、黑面琵鷺、唐白鷺、黑鸛、東方白鸛、赤腹鷹、灰面鵟鷹、魚鷹、隼、環頸雉、燕(行鳥)、小燕鷗、蒼燕鷗、翠翼鳩、諾氏鷸、短耳鴞、長耳鴞、褐鷹鴞、領角鴞、草鴞、紅尾伯勞、黃鸝、喜鵲等27種之多。
群聚特性
由調查結果顯示,金門地區鳥類豐富度以春、秋、冬三季較高,夏季較低;冬季以12月份較高,係因大批雁鴨及鸕鶿等冬候鳥抵達所致;春秋二季則以春過境期(4月份)的豐富度較高,種數較多,但每一種數量均偏少。就歧異度指數觀之,冬季因少數冬候鳥數量龐大,以致指數偏低;春秋季因過境候鳥種類較多,故指數較高,惟總體而言金門鳥類多樣性均在一定程度之上。
金門地區冬候鳥中以鸕鶿、赤頸鴨、小水鴨等為主要鳥種,留鳥以白頭翁、麻雀、八哥、珠頸斑鳩及喜鵲等族群量較多;夏候鳥則以家燕、杜鵑科鳥類及栗喉蜂虎等最具特色。但是鸕鶿及赤頸鴨等冬候鳥在種數、個體數以至於生物量佔有極大優勢,也構成冬季金門水域生態特色。 金門鳥類棲所利用上,淡水溼地、鹹水溼地及潮間帶不論在種數或個體數上均較陸域棲所為高。鹹水溼地及淡水溼地之種數雖多,且各種個體數量相當;潮間帶鳥類種數最多,但個體數上以雁鴨及鷸(行鳥)等冬候鳥為主。鳥類群聚組成以陸域生態較為穩定,而在三種溼地棲所中則以淡水溼地環境變動較小。就地點觀察,則以金門慈湖及烈嶼陵水湖鳥類資源最為豐富且多樣,但陸域棲所仍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。
(本文資料摘錄自金門國家公園網站)